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养生保健指南》 > 2016年第5期
编号:12763608
脑血管疾病伴发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6年5月1日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第5期
     【摘要】发病率、死亡率、致残率都高的脑血管疾病,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。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,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,脑血管疾病现己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。据统计,约有四分之三的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,重度致残者高达40%。因为疾病带来的沉重的家庭和经济负担,脑血管疾病患者多存在心理障碍,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,增加了致残率及病死率。现对近年来脑血管疾病伴发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做出研究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脑血管疾病;伴发心理障碍;综述

    现代医学认为心身是统一且相互影响的,心理活动产生于脑,可通过大脑直接影响神经、内分泌、免疫系统而调节各系统和器官的活动。心理因素即通过中枢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系统及体内免疫系统影响人体健康,一旦心态失去平衡,长时间精神紧张,焦虑抑郁,就会导致中枢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,机体免疫功能削弱,内分泌紊乱,进而影响疾病康复和预后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、思维缓慢以及言语动作减少、迟缓为主要特点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,呈慢性、反复发作,其临床表现多样,如食欲和睡眠障碍,情绪低落、悲观厌世,甚至具有自杀倾向。脑血管病后伴发抑郁,不仅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,也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,增加躯体疾病治疗的复杂性,延长住院天数,并可使死亡率上升。目前脑血管疾病后发生心理障碍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,目前多认为与神经生物学、不良行为和社会心理学因素有关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5406 字符